王大人带着大楚的诚意与威严踏上了前往南方小国的路途。一路上,他不敢有丝毫懈怠,反复斟酌着与南方小国谈判的策略。而苏瑶和太子在京城,度日如年,时刻关注着南方的动向,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煎熬与期待。
南方小国的都城,繁华中透着一股别样的紧张气氛。王大人抵达后,立刻被安排住进了馆驿。还未等他稍作休息,南方小国的丞相便前来拜访。丞相名为阮明,此人精明世故,眼神中透着狡黠。
“王大人一路辛苦,此次前来,想必是为了我国与大楚之间的纷争吧。”阮明微笑着说道,但笑容却未达眼底。
王大人也客气地回应:“阮丞相,此次我奉大楚太子之命前来,正是希望能与贵国和平解决当前的矛盾,避免生灵涂炭。大楚一直以仁厚待周边各国,贵国向来与大楚交好,如今却兵戎相向,实非明智之举。”
阮明轻轻摇头,叹了口气:“王大人,并非我国想要挑起争端,只是如今形势所迫。我国近来国力衰微,边境百姓生活困苦,若不多些土地和资源,实在难以生存。”
王大人心中明白,这不过是阮明的托词。他正色道:“阮丞相,贵国的困难大楚并非不知,但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,只会让两国百姓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。大楚愿意在合理范围内,给予贵国一些帮助,比如开放边境贸易,互通有无,帮助贵国发展经济。但前提是,贵国必须停止在边境的军事行动,与大楚重归友好。”
阮明沉思片刻,说道:“王大人的提议,我会如实转达给我国国君。只是,此事关系重大,还需国君定夺。王大人且在馆驿稍作休息,等候消息。”
王大人知道,这是南方小国的缓兵之计,但他也只能耐心等待。在馆驿中,王大人并未闲着,他通过各种渠道,暗中了解南方小国朝堂上各方势力的态度。他发现,虽然国君受背后西方强国的蛊惑,有意与大楚一战,但国内也有不少大臣担忧战争的后果,对与大楚和谈持赞同态度。
与此同时,在大楚京城,苏瑶和太子也没有坐以待毙。太子进一步加强了边境的防御部署,调遣了更多的粮草和军备物资运往边境。苏瑶则发动京城的贵妇们,组织了一场募捐活动,为边境的将士们筹集物资。
“各位夫人,边境的将士们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,浴血奋战。我们虽不能上战场杀敌,但也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,为他们提供一些物资支持。”苏瑶在募捐会上慷慨陈词。
贵妇们纷纷响应,有的捐出了自己的金银首饰,有的捐出了家中的粮草布匹。一时间,募捐的物资堆积如山。苏瑶亲自监督,将这些物资一一整理打包,送往边境。
在南方小国,阮明将王大人的提议告知了国君。国君召集众大臣商议,朝堂上顿时分成了两派。一派以阮明为首,认为可以与大楚和谈,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,毕竟战争对双方都没有好处;另一派则坚决主张开战,认为有西方强国的支持,大楚不足为惧,可以趁机扩张领土。
国君犹豫不决,他一方面被西方强国的承诺所诱惑,另一方面又担心战争失败带来的后果。就在这时,西方强国的使者再次来到南方小国,向国君施压,要求他尽快对大楚发动进攻。
“国君陛下,大楚如今看似强大,实则外强中干。只要您一声令下,我国与贵国里应外合,定能一举击败大楚。到时候,大楚的土地和财富,都将任由我们瓜分。”西方强国的使者蛊惑道。
国君在使者的煽动下,最终决定拒绝和谈,准备对大楚发动全面进攻。阮明等主张和谈的大臣苦苦劝谏,但国君心意已决,不听劝告。
王大人得知国君的决定后,心中暗叫不好。他知道,一场大战已难以避免。他立刻修书一封,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大楚京城,告知太子南方小国的决定。
苏瑶和太子收到王大人的信后,心情沉重。太子立刻召集众大臣,商讨应对之策。
“如今南方小国拒绝和谈,我们必须做好战争的准备。各位爱卿,有何良策?”太子问道。
一位老将站出来说道:“太子殿下,南方小国擅长水战,而我国边境多山川河流,我们可以利用地形优势,设下埋伏。同时,加强水军的训练,提高我军的水战能力。”
另一位大臣则建议:“殿下,我们也可以派遣一支精锐部队,绕道南方小国后方,截断他们的粮草供应,打乱他们的部署。”
太子认真听取了各位大臣的建议,心中逐渐有了作战计划。他决定一方面加强边境防御,利用地形设伏,抵御南方小国的正面进攻;另一方面,秘密派遣一支轻骑兵,绕道敌后,截断粮草。
苏瑶看着太子日夜操劳,心中十分心疼。她说道:“殿下,战争一起,受苦的还是百姓。您一定要想尽办法,减少伤亡。”
太子握住苏瑶的手,说道:“苏瑶,我明白你的担忧。我会尽我所能,保护好我们的国家和百姓。只是,此次战争,我必须亲自前往前线指挥,才能确保万无一失。”
苏瑶心中虽有不舍,但她知道太子的决定关乎国家的安危,她坚定地点点头:“殿下,您放心去吧。我会在京城,为您打理好一切,为您祈福。您一定要平安归来。”
太子出征的日子很快到来,京城百姓纷纷前来送行。太子骑着高头大马,身着战甲,英姿飒爽。他看着送行的百姓,心中充满了责任感。
“各位父老乡亲,本太子此去,定不辱使命,定要击退南方小国,保我大楚百姓平安。”太子大声说道。
百姓们纷纷高呼:“太子殿下必胜!大楚必胜!”
太子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前往边境,苏瑶站在城楼上,望着太子远去的背影,眼中满是担忧与期待。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,太子能否在战场上取得胜利,保卫大楚的安宁呢?苏瑶在京城中,一边为太子祈祷,一边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,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。